《2013年全國中等職業(yè)學校法制教育狀況調查報告》顯示——
中職學生普遍具有基本法律素養(yǎng)
中職學?;拘纬闪艘詫W校法制課程為基礎,校內、校外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體系,學生普遍具有基本法律素養(yǎng)。
本報北京4月18日訊(記者 宗河)記者今天從教育部獲悉,《2013年全國中等職業(yè)學校法制教育狀況調查報告》日前發(fā)布,《報告》顯示,中職學校基本形成了以學校法制課程為基礎,校內、校外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體系,學生普遍具有基本法律素養(yǎng)。
2012年,全國中職學校在校生2113.69萬人,是我國青少年人群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人群。為進一步加強中職學校學生的法制教育,教育部職成司、共青團中央權益部、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聯(lián)合組成課題組,對中等職業(yè)學校法制教育現(xiàn)狀進行了專題調研。本次調查在北京、四川、重慶、陜西、江蘇、河南、廣東、遼寧8個省市的部分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進行,共調查中職學校32所、在校生5244人、教師467人;調查普通高中16所、在校生875人。
根據(jù)《報告》,93.5%的中職學校教師表示所在學校開設了“職業(yè)道德與法律”課,89.3%的被調查中職學生上過該課程,“職業(yè)道德與法律”課程是學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。中職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渠道主要包括(多選):課堂學習(80%)、觀看法制影片或法制節(jié)目等(58.4%)、家長教育(46%)、上網(wǎng)(45.5%)、學校法制副校長等講解(38.2%)、自學(20.4%)、參觀實踐(18.1%)。這表明中職學生獲得法律知識的渠道是多樣的。此外,調查顯示,86.9%的學生認為法制教育增長了自己的法律知識,80.9%的學生認為法制教育幫助自己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。85.9%的中職教師認為,學校的法制教育有助于學生增長法律知識,85.0%的教師認為有助于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,
《報告》指出,目前,中職學生法制教育依然存在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。法制教育專門課程受學生歡迎程度有待提高。調查顯示,喜歡上“職業(yè)道德與法律”課程的學生比例,最高的省份為79.1%,最低的省份為64.0%。這表明,還有不少中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偏低,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有待提高。在中職學校已有的法制教育形式中,學生喜歡并認為有所收獲的主要是:收看法制教育節(jié)目、觀看法制教育影片、參加模擬法庭,但這類教育形式還不夠普遍。此外,部分中職學生對基本法律知識的認知不夠準確。調查顯示,總體上僅有53.3%的學生能準確識別出曠課、夜不歸宿、打架斗毆、賭博等不良行為的性質和嚴重程度,中職學生對某些法律知識的掌握還不夠準確。
《報告》還顯示,中職學校法制教育面臨外部不利因素的挑戰(zhàn)。這些因素主要包括: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獲得法律知識的主要渠道中,選擇網(wǎng)絡的為79.2%,選擇電影電視的有73.2%;在影響法制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排序中,居前兩位的都是外部因素:不良社會風氣(91.6%)、外部環(huán)境(88.9%),這些往往靠學校和教育本身的力量難以改善,但其對學校正面教育的沖擊不容忽視。
為此,《報告》建議,整合中職法制教育資源,提高法制教育的針對性、實效性。
一是改進“職業(yè)道德與法律”課程教學。及時修訂課程教學大綱,頒布課程標準。優(yōu)化教學內容,推進教材建設,加大有關青少年維權和自我保護方面的內容。
二是整合學校法制教育相關課程和活動。將法制教育納入學校總體教學計劃;會同實習單位有針對性地做好實習學生的法制教育;充分利用全國法制宣傳日、禁毒日等時間節(jié)點集中開展相關的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;引導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和社會公共事務;不擠占、減少法制教育課時和法制教育活動時間。
三是健全學校、家庭、社會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機制。暢通家校溝通渠道,推進青少年法制教育校外實踐基地建設。
四是加強網(wǎng)絡等新媒體的應用。充分運用傳統(tǒng)媒體和互聯(lián)網(wǎng)、手機等新媒介,提升學生參與法制教育的積極性。推進遠程法制教育。
五是加強法制教育工作力量。學校主要領導要負責學校法制教育,要有1名校領導主抓學生法制教育,聘用1至2名法制教育專任或兼任教師;要加強對校長和教師的法制教育培訓,完善兼職法制副校長制度。
六是進一步凈化社會環(huán)境。學校會同所在地公檢法等政法機關,加強平安校園建設和校園周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,凈化學校周邊環(huán)境。